認識我們的器官——肝臟篇
時間:2024-06-19
肝臟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器官,它可以自我再生,而且在消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肝臟可以產生膽汁、儲存能量、排毒和產生蛋白質。下面就來詳細地介紹一下肝臟這個解剖器官。
肝臟是一個巨大的腹膜內器官,主要位于腹部的右肋區和上腹部,深至第7至第11根肋骨。它位于胃的右側,部分肝臟覆蓋在胃的前表面。
它位于十二指腸、橫結腸右側和右結腸屈曲的上方。肝臟大部分位于小網膜前方,且在右腎和腎上腺的正上方。
肝臟有許多重要的功能,包括產生膽汁以幫助脂肪消化,從消化系統中接受和代謝吸收的物質,從消化系統中吸收有毒物質及解毒,儲存和釋放碳水化合物,以及產生蛋白質(主要是血漿蛋白,如白蛋白和凝血因子)。 仔細觀察肝臟,會發現人類的肝臟實際上大致分為四個部分,也可被稱為肝葉,這包括一個較大的肝右葉,它被鐮狀韌帶與較小的肝左葉分開。然后是尾狀葉和方葉,它們在解剖學上包括在肝右葉之中。
肝臟被潛在的空間包圍著,這些空間被稱為肝間隙。這些間隙通常只含有少量腹膜液,這些腹膜液在密切接觸時充當兩層膜之間的潤滑劑。肝間隙包括左右膈下隱窩,它們是位于肝臟前上側面的腹膜腔的延伸,由鐮狀韌帶隔開。接下來是肝下間隙,位于肝臟和橫結腸之間。這個間隙連接著肝腎隱窩,它從肝和右腎之間的肝下間隙向后上方延伸。
現在讓我們看一下肝臟的兩個主要表面。首先是橫膈膜表面,它與橫膈膜直接接觸,表面光滑,呈圓頂狀。其次是內臟表面,是由鄰近器官如膽囊、膽管等形成的不規則表面。
橫膈膜表面是由內臟腹膜覆蓋的,除了它的后側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裸露區。肝臟的裸露區與橫膈膜直接接觸,然而,它被內臟腹膜的反射所包圍,內臟腹膜形成了冠狀動脈韌帶的上下兩層。
冠狀是形狀如同皇冠的意思,冠狀韌帶像皇冠一樣包裹著肝臟的上表面。這幾層冠狀韌帶在右側融合在了一起形成右三角韌帶,在左側融合在一起形成左三角韌帶。
肝被鐮狀韌帶分為左右葉,鐮狀韌帶起源于胚胎前腸的腹側腸系膜。在它的下游離緣,這個韌帶包含肝圓韌帶,翻譯成“肝的圓形韌帶”。這是胎兒臍靜脈的殘余物,過去臍靜脈用于將富氧血液從胎盤輸送到胎兒肝臟。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肝臟內臟表面由于與其他器官的密切接觸而產生的凹槽和印痕。首先,在肝臟的后下表面有兩個顯著的溝紋,分別叫做左右矢狀裂隙。它們由肝門連接,肝門是一個短的橫裂,大多數肝血管從這里進出肝臟。它們合在一起,看起來有點像字母“H”。
右側矢狀裂在前面包含一個膽囊窩,它沿著后表面繼續作為下腔靜脈的溝。下腔靜脈溝也延伸到膈面。
左矢狀裂,也稱為臍裂隙,其前部包含圓形韌帶裂,后部與靜脈韌帶裂相連。靜脈韌帶在胎兒時期實際上為靜脈導管,它的作用是將血液從臍靜脈分流到下腔靜脈,繞過胎兒肝臟。
除此之外,還有肝胃韌帶,它實際上是小網膜的一部分,從靜脈韌帶的裂縫延伸到胃小彎。
位于右下后方的小網膜的游離邊緣稱為肝十二指腸韌帶,它在肝門和十二指腸近端之間延伸。此韌帶由膽管、肝固有動脈、肝門靜脈組成。
現在我們來看看肝臟的血液供應情況,它從兩個主要來源接收血液,肝門靜脈和肝固有動脈。
肝門靜脈輸送進入肝臟的大部分血液。它是由脾靜脈和腸系膜上靜脈合并而成的,后者從胃腸道輸送營養豐富的血液。這些血液直接進入肝臟,特別是肝細胞,肝細胞是執行解毒等任務的肝細胞。
其余的肝臟血液供應是來自肝動脈本身的富氧動脈血,它起源于腹腔動脈的一個分支,叫做肝總動脈。這條動脈又分成胃十二指腸動脈和肝固有動脈,肝固有動脈又分成右肝動脈和左肝動脈。左、右肝動脈主要供應肝臟的非實質部分,如肝臟內的膽管。
現在,我們來談談肝臟的靜脈血流。在每個肝小葉內,血液從周圍通過竇狀隙(血竇)流向中央靜脈。中央靜脈的血液流入集靜脈,然后流入三條肝靜脈中的一條,最后流入下腔靜脈。
肝右靜脈排出肝右葉的血液,肝左靜脈排出肝左葉的血液,位于這兩個葉之間的肝中靜脈排出肝臟的中央部分血液。
現在,我們來看肝臟的淋巴引流,一般分為前、后兩部分。大部分來自肝臟前部的淋巴液流入肝門周圍的肝淋巴結,而來自肝臟后部的淋巴液則流入肝臟裸露區周圍的膈淋巴結。也可沿鐮狀韌帶和圓形韌帶,沿前腹壁向胸骨旁淋巴結和臍周淋巴結有部分淋巴引流。
最后,肝臟的神經支配來自肝神經叢。肝神經叢接受來自乳糜叢的交感神經纖維,以及來自迷走神經前干和迷走神經后干的副交感神經纖維。
好了,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膽道,它由一系列的管道組成,這些管道將膽汁從肝臟和膽囊運送到十二指腸。膽汁是由肝細胞不斷分泌的,從肝細胞通過小管流入小葉間管,然后再通過途徑將膽汁輸送到左右肝管。
這些肝管合并形成肝總管,隨后由來自膽囊的囊管連接,形成膽總管。膽囊管攜帶膽汁進出膽囊,允許膽汁儲存和釋放。
在下方,總膽管與主胰管合并,形成肝胰壺腹,又稱水壺腹。肝胰壺腹在十二指腸主乳頭處進入十二指腸。一個叫做 Oddi 括約肌的肌肉瓣膜調節膽汁和胰液進入十二指腸的流量。
資料來源:Osmosis醫學科普